化工廢水處理方案
工藝說明:
初期雨水收集到集水池1,在集水池1中均衡水質水量后油提升泵泵入混凝反應池;生活污水收集到集水池2.在集水池2中均衡水質水量后油提升泵泵入厭氫調節池。
生產廢水首先由廠方收集經廠方安裝水泵提升到隔油調節池,經過隔油后,去除廢水中大量焦油,部分懸浮物通過粘附在油脂上一并去除,同時進行均衡水質水量。廢水經隔油調節池處理后由提升泵泵入pH調整池,調節pH至適宜進入微電解反應池后自流進入反應池。在微電解反應池,去除廢水中部分有機物,改善廢水的生化性能,同時中和廢水中酸性物質;廢水經催化氧化反應后自流入混凝反應池,對廢水進行中和后加入絮凝劑絮凝反應后流至初沉池沉淀分離,進一步去除廢水中脂類、 油類,廢水經初沉池處理后自流入厭氧調節池。
在厭氧調節池中對廢水進行溫度、pH等進行調節, 并投加營養鹽,使廢水水質達到厭氧污泥反應床要求的各個條件,通過提升泵提升至厭氧反應器,廢水在厭氧反應器中與厭氧顆粒污泥得以充分接觸,經三相分離器分離后的厭氧消化液排入流量精密分配器。
在分配器中,對廢水進行分流,含有厭氧系統污泥的廢水分流至厭氧調節池,并回流至UASB內部系統,另一部分廢水精密計量并排至多級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處理。
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目前污水處理中應用的處理方法,生物接觸氧化法在運行初期,少量的細菌附著于填料表面,由于細菌的繁殖逐漸形成很薄生物膜。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條件下,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,生物膜逐漸增厚。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機物憑借擴散作用,為微生物所利用。但當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時,氧已經無法向生物膜內層擴散, 好氧菌死亡,而兼性細菌、厭氧 菌在內層繁殖,形成厭氧層,利用死亡的好氧菌為基質,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厭氧菌。經過一段時間后在數量 上開始下降,加上代謝氣體產物的逸出,使內層生物膜大塊脫落。在生物膜已脫落的填料表面上,新的生物膜又重新發展起來。在接觸氧化池內,于填料表面積較大,所以生物膜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同時存在的, 使去除有機物的能力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。 生物膜在池內呈立體結構,對保持穩定的處理能力有利。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污水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。
接觸氧化池出水自流進入終沉池,進行泥水分離,確保廢水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。
初沉池、終沉池污泥排放到污泥池,由氣動隔膜泵輸送到壓濾機進行壓濾脫水。污泥壓濾脫水后外運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回收,濾液返回調節池進行處理。
